徐霞客為何錯過三清山
2017.11.25來源:本站閱讀:16751
三百多年前,一位旅行者來到江西上饒,本想登上三清山一覽美景,但因山高路險,且時已下午,便只好作罷。三百多年后,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,三清山申報《世界遺產名錄》一舉獲得成功。它當時是江西省唯一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。而當年錯過三清山的那位旅行者,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。
三清山有1600多年的歷史,是一座道教名山,它整體的建筑是按照先天八卦來進行布局的,并且三清山的主峰,玉京、玉虛、玉華,三座山峰,都是以道教的玉清、上清、太清而命名的。
聯合國官員對三清山有這樣的評價:它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,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、遠近變化的景觀,以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,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,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。
三清山方圓二百里,雄奇峻秀,塵絕人寰,然而,如此有價值的一座名山,為何被徐霞客當面錯過,這其中有什么樣的緣由?徐霞客一生先后六次扣訪上饒,完全有機會一登三清山,卻為何留下這樣的遺憾。
《徐霞客游記》之《江右游日記》記述了他當時到訪三清山的情形:十月十七日雞鳴起飯,再鳴而行。又十里,東津橋,石梁高跨溪上。其水自北南流,其山高聳若負扆,然在玉山縣北三十里外。蓋自草萍北度,即西峙此山,一名大嶺,曰三清山。
根據這一記載,崇禎九年,即公元1636年,徐霞客西行入贛,這次他旅行的大致路線是,由浙江常山入江西,大致游程是玉山——上饒——弋陽——貴溪——金溪——建昌等地。
10月17日,他來到了三清山下的東津橋(東津橋在今玉山縣城東1公里信江河上游金沙溪之上),目睹三清山,高聳如皇帝之屏風,可見三清山在徐霞客心目中地位之高,但是為什么沒有登呢?
徐霞客寫到:時已下午,水涸無長舟可附,得小舟至府,遂倩之行。二十里而暮,舟人乘月鼓棹夜行。三十里,過沙溪。又五十里,泊于廣信之南門,甫三鼓也。
由此分析,其一,時間關系,僅憑一下午時間,難以上山;其二,沒有適合的交通工具,河水少,不足以行長舟。盡管如此,后人對于徐霞客的這次到訪,仍有許多疑問。因為徐霞客一向不畏登山艱險,以“游山川如會知己,探窮凹如掘至寶”而著稱,怎么會因為缺少適合的交通工具而放棄?顯然這不符合他的性格。
實際上,徐霞客不僅錯過了三清山,還錯過了另一座名山,那就是上饒境內的靈山。
根據徐霞客《江右游日記》的記載:十八日早起,仍覓其舟至鉛山之河口。余初擬由廣信北游靈山,且聞其地北山寺叢林甚盛,欲往一觀。因驟發膿瘡,行動俱妨,以其為河口舟,遂倩之行。
由此可知,徐霞客放棄游靈山的計劃,是由于身體原因。因驟發膿瘡,行動俱妨。我們不妨分析一下,驟發膿瘡,顯然是膿瘡長在了腿上,或腳上,雖然他沒有寫明,但我們可以據此分析,否則就不會行動俱妨了,可見此疾來得快,且影響大。
至此,他錯過三清山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因為只隔一日就驟發膿瘡,那么在一日之前,很可能他已有不適的感覺了,這才是他放棄登上三清山的真實原因。
此后,徐霞客曾慨嘆,兩過廣信俱不及停也??梢娺@位大旅行家連上饒城都沒進,只是從城外路過罷了。其實,不論三清三也好,靈山也罷,徐霞客未能造訪,的確是終身的遺憾。
至于有網友撰文,說徐霞客之前曾過譽黃山,“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”,而當他到三清山后,被三清山的奇絕景色所驚倒,再無詞形容了,也不愿被自己說過話扳倒,于是便干脆只字不寫,溜之大吉。也只是調侃罷了。
三清山是一座圣山,它瀕臨太平洋,沒有受過第四季冰川的侵蝕和影響。它不僅有神奇的云海霧濤,佛光寶光,地質地貌,珍惜花卉,原始森林,并且它保留了聯合國瀕危組織名錄,包括我國瀕危物種名錄有2600余種,是一座生物多樣性的世界自然基因庫。